
金属磷化物基纳米材料的绿色合成与储锂机制分析
报告人:王旭旭
所在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报告人简介:王旭旭,讲师、硕士生导师,入选吉林省层次E类人才。主要致力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在纳米材料制备、储锂机制分析、电池性能优化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等项目;发表SCI论文20余篇,总被引用超800次,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CS Nano、Energy Storage Materials、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章节1部。
报告摘要::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商用石墨理论容量较低,制约了锂电池的性能提升。因此,开发高比容长寿命负极材料是开发下一代锂电池的关键。金属磷化物具有理论比容量高、嵌锂电位适中等优势,是一类非常有潜力的负极材料。本研究聚焦于高性能金属磷化物负极的开发,通过多孔结构设计、与碳材料复合以及纳米化等策略,并以植酸为绿色磷源,成功合成了系列金属磷化物材料。该策略显著改善金属磷化物导电性能差、体积变化大等缺陷,提升其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