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9 至 2020-05-09 北京 东城区
2020-05-09 至 2020-05-09 北京 东城区
在当前国内线下交流不便的情况下,为了促进太阳能电池与材料领域的发展,“太阳能电池与材料线上报告会”定于2020年5月9日8:30-12:30在“看·材-材料学线上直播平台”召开。会议由看·材-材料学线上直播平台、材料学会议网、北京沃玉科技发展中心主办,拟邀请相关专家从学术和产业化视角对我国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等方面进行报告交流,以推进该领域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报告会一共邀请了包括西南大学郑绍辉教授、东华大学王义研究员、武汉理工大学殷官超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周儒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吴朝新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徐保民教授等六位老师为大家做精彩的线上报告。
报告会结束后可以在线以快放、慢放、暂停等方式无限次回看。
知识无价亦有价,扫码可进入直播平台报名。4月30日前报名99元,之后159元。
报告嘉宾介绍
报告题目:亚酞菁轴向卤素取代和界面形态对subPC/C60有机太阳电池
电荷跃迁的影响
报告人:郑绍辉,南开大学本硕,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博士,UC Berkeley博后,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和华盛顿大学研究员。重庆直辖市特聘专家,2015年度重庆市“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人选者,国家基金委、国家教委、北京市基金委、重庆市科委、武汉市科技厅、陕西省科技厅、河北省科技厅评审专家,全国高校功能材料联盟理事,重庆市计算机协会高性能计算专委会副主任,重庆功能材料协会常务理事,西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学科专业建设委员。研究方向为有机太阳能材料和硅聚合物,燃烧机理,固体储氢材料,密度泛函理论。以第一或通讯作者文章发表在JACS、JCTC、Chem.A European Journal、JPCA/C、Organ. Electron., New J. Chem.等SCI文章50余篇,引用1000余次,H因子16,中文专著(有机光伏材料的模拟、计算和预测)1部和两部英文邀请专著章节。获中国核工业部三等奖,海外留学人员择优资助(国家级),重庆市创新创业资助三等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三等奖,主持5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获得授权专利7项。
报告摘要:硼亚酞菁氯化物(BsubPC-Cl)小分子及其衍生物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电子供体的优良光学性能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轴向Cl原子可被氟和溴取代,从而可以精细地调节亚酞菁的物理和光学性质。然而,BsubPC-Cl的轴向卤素取代对其作为给体的有机太阳能界面电荷转移性能有何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利用长程矫正、约束密度泛函理论和极化连续介质模型,对BsubPC-X/C60(X=F,Cl,Br)三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界面分子堆积进行了模型构建,并用Marcus理论研究了亚酞菁卤素取代对电荷分离和电荷复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l-subPC/C60太阳电池的U形(C60在subPC凹部)具有最快的电荷分离速率常数,这可能解释了实验中Cl-subPC/C60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大于F-subPC/C60太阳电池的原因。此外,在U构型中,F,Cl,Br取代之间的电荷分离速率常数的顺序为Cl>F>Br,而在B构型(C60在subPC的凸面上)中,电荷分离速率常数的顺序为F>Br>Cl。最后,我们发现U形构型的电荷分离速率常数大约比B形构型的大两个数量级。
报告题目:光热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报告人:王义,2015-2016年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访问研究,2017年3月加入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近年来主要从事功能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并发展其在健康、能源与环境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研究方向包括:(1)基于低维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电化学催化及能源转化与储存;(2)基于多孔纳米生物材料的传感、肿瘤诊断和治疗。在JACS、ACS Nano、Nano Lett、Appl. Catal. B: Environ.、 Biomaterials、Small,和J. Mater. Chem. A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 12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以及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并参与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
报告摘要:热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形式,其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当前获得热的方式有许多,其中光能由于其无污染,易操控,将其转换为热能,在能源、环境以及健康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本工作将集中在先进多功能光热转换材料的设计与合成,重点介绍采用可持续的太阳能和近红外激光激发光热材料,实现高效的光热转换。介绍通过光热材料将热能用于电容能量储存、海水脱盐以及肿瘤治疗的应用策略。
报告题目:纳米光子结构增强超薄CIGSe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研究
报告人:殷官超,2015年8月博士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之后于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研究中心(Helmholtz-Zentrum Berlin für Materialien und Energie)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通过等离子体/光子纳米结构增强光电转化器件性能。在ACS Nano, 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学术期刊发表二十多篇相关研究论文,为超薄CuIn1-xGaxSe2太阳能电池的纳米陷光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取得了目前超薄CuIn1-xGaxSe2电池光电流密度的世界记录。
报告摘要:超薄铜铟镓硒(Cu(In,Ga)Se2,简称CIGSe)太阳能电池具有稀有元素消耗少,制备成本低等优点,但其光吸收不足严重抑制了其取得高光电转化效率。在此报告中,报告人将利用纳米光子结构来解决超薄CIGSe电池光吸收不足的缺点,从纳米结构所在位置,材料,电池结构和光照方向四个方面全面讨论纳米光子结构对光吸收增强的影响。研究发现光子纳米结构可以使超薄CIGSe电池的吸收达到传统厚电池的水平,同时特定的光子纳米结构还能够钝化背界面缺陷,提高电池的电学性能,为制备高效率超薄CIGSe电池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报告题目:窄带隙量子点太阳能电池
报告人:周儒,理学博士,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包括钙钛矿、量子点、铜锑硫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受邀撰写英文专著章节1部;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no Energy、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Science China Material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授权8项。
报告摘要:量子点是一种零维半导体纳米结构,具备优异的物理、光学和电学性质,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低成本太阳能电池材料。窄带隙量子点能够将光谱吸收范围拓宽至近红外部分,从而提高太阳光能量利用效率。本报告将集中于窄带隙量子点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重点介绍PbS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性能与机理,并探讨器件光伏性能的提升策略。
报告题目:有机无机复合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进展
报告人:吴朝新,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新型光电材料与器件。迄今为止已发表SCI论文170余篇,包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 Mater., Adv. Sci.,,Nano Energy,ACS Energy Letter国际期刊等。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课题4项以及多项省部级与产业项目。2005 年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06 年获得饶毓泰基础光学奖优秀奖;2006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腾飞特聘教授; 2009年荣获“西安市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第九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2015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技术2等奖;2019年获得王宽诚育才奖等。目前担任全国青年光学论坛副主席,中国光学学会理事,西安发光与红外学会理事等。
报告摘要:近年来,钙钛矿材料在光伏领域异军突起,短短几年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认证效率突破25%大关,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材料”。报告回顾了铅基钙钛矿电池的原理以及发展历史,以及取得的进展,详细讲解报告人课题组发展硫氰酸铵处理方法、共轭配体修饰等策略。最后展望此领域的发展与未来面临的困难。
报告题目:钙钛矿太阳电池用新型空穴传输材料的研究
徐保民博士,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系科研副主任。长期从事太阳能电池等新型清洁能源材料和器件的研发工作,已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32项,其中23 项专利为第一或唯一发明人,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和广东省、深圳市的多项重点或重大研发计划项目。
报告摘要:虽然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但目前高效的钙钛矿太阳电池(PSC) 基本都是以掺杂处理的Spiro-OMeTAD(掺入Li盐等)为空穴传输材料(HTM)的器件,这给电池成本控制、器件性能长期稳定性以及产业化都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本报告简要介绍团队在基于分子设计的理念上所开发出的新型空穴传输材料,包括不掺杂的有机小分子HTM、不掺杂的聚合物HTM以及无机HTM。这些新型HTM具有出色的钙钛矿层缺陷钝化能力和光生空穴提取能力,由此制备的PSC器件表现出优异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稳定性,并且光电转换效率可以达到22%以上。
~~~~~~~~~~~~~~~~~~~~~
参会费用:2020年4月30日(含)前:¥99元;2020年4月30日后:¥159元
。
本次报告会缴费方式为三种:
1、对公账号:
账户名称:北京沃玉科技发展中心;
开户银行:北京农商行天通苑支行;
银行帐号: 061605 010300 0002534
2、扫码添加微信后报名缴费:
3、进入直播间后在线缴费。
索取发票请扫码上述微信二维码后发送发票信息给我们。
相关事宜咨询:
联系电话:010-81731892
手机/微信:13691363947 18910849746
联系人:李四民 郑唯